搜索

中暑症狀不只頭痛發燒想吐!輕微中暑怎麼辦?刮痧能解...

u23dom Lv.8

发表于 2023-7-1 08: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查看: 605 回复: 1|

中暑是每年夏天最容易發生的健康傷害之一,而且不論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中暑。中暑症狀依據熱傷害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輕微中暑可能出現頭痛、想吐、發燒等症狀,但情況嚴重時,中暑的人可能會流不出汗、神智不清、行為混亂,若是沒有及時救治死亡率更可能超過3成!

因此我們更需要了解:萬一真的中暑了該怎麼辦?當發生中暑的時候,除了到陰涼處休息降溫以外,大量喝水、刮痧真的能夠緩解症狀嗎?此外,容易中暑的地點也不只有戶外豔陽下,看似涼爽的室內、甚至夜晚也都可能發生中暑,預防中暑的補水方法也一定要記起來!

中暑症狀與原因:頭痛、想吐都常見!一張表快速檢測自己中暑了嗎?

天氣濕熱又出現頭痛、想吐、拉肚子等輕微的不適症狀時,許多人都會疑惑:自己是不是中暑了?這些熱傷害又是怎麼發生的呢?其實當出現頭痛、想吐、心跳變快、大量流汗這些異常狀況時,很有可能已經進入了中暑了前身─「熱衰竭」的階段,這時如果不趕快降溫,就會惡化成真正的中暑、需要送醫急救,因此不可不慎!

根據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腎臟科主治醫師朱柏齡的著作《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當外界氣溫較高、正在運動產生熱量,或是人體代謝變化而讓體溫上升時,維持體溫恆定的機制就會透過增加血液循環與排汗,來幫助人體降溫。如果降溫機制失靈,就會引發俗稱「中暑」的熱傷害,而失控上升的體溫會造成人體各項機能的損傷,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休克、死亡的後遺症!

由此可見,想要防止中暑熱傷害發生,「溫度」與「排汗」是最重要的因素,除了過度炎熱的環境以外,如果外界濕度過高,也會讓人體更不容易排汗,透過汗水降低體溫的機制也會跟著失靈。

熱傷害可以根據引發的成因、程度輕微或嚴重、出現的症狀,分為4個主要類型:

  • 熱痙攣:高溫環境+運動→流失水分電解質,引起抽筋
    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進行運動或體力工作時,身體大量流汗而流失了水分與電解質,或是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沒有補充足夠的電解質,造成體內電解質的不平衡,就會讓人體的肌肉不自主抽縮,產生抽筋、痙攣的症狀。通常發生在大腿、小腿、手臂、腹部肌肉等部位。
  • 熱暈厥:高溫環境+血管擴張散熱→大腦血流不足而暫時昏厥
    急診科醫師洪子堯在著作《1分鐘救命關鍵!你一定要知道的居家急救手冊》說明,為了讓身體順利排熱,血管會放鬆、擴張並往四肢分配血液。當血管中的空間變大,血液就容易往下滯留在下半身,如果是在炎熱環境下久站、或是坐久了要起身,這時大腦的血流不足,就容易發生暫時性的暈厥。
  • 熱衰竭:高溫環境+大量水分流失→血壓過低,引發頭痛、想吐、心跳呼吸急促等
    當人體為了有效散熱、排汗而流失大量水分,又沒有適時補足水分與電解質,就會使得身體血流不足、血壓降低,進而引起頭暈頭痛、噁心想吐、心跳呼吸急促、容易喘、全身無力、臉色發白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降溫,就會惡化成真正的「中暑」!
  • 熱中暑:「體溫超過40℃」+「神智不清」
    當體溫調節機制進一步失能,就會演變成最嚴重的「熱中暑」,這時除了核心體溫已超過40℃,並可能發生皮膚無法流汗而乾燥發紅、神智行為混亂、甚至失去意識,需要緊急送醫治療!根據原因的不同,中暑還可分為兩種類型:

    • 傳統型中暑:高熱環境+排汗能力不佳
      好發於身體排熱能力較差的老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酗酒、心肺功能較差的族群,由於身體機能
    • 勞動型中暑:高熱環境+劇烈活動
      好發於在濕熱環境中劇烈運動的年輕人、運動員,或是需要長時間在炎熱環境工作的軍人、農夫、體力勞動者。


一張表檢測自己是否中暑

中暑會出現哪些症狀呢?可以先檢視自己或不舒服的人,當下身體狀況是否出現下表列出的7項中暑症狀;如果大多數都符合,就有可能是中暑了!這時就別再勉強活動,應趕快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若有需要就向附近的人或店家求救、甚至撥打119急救,才能避免更嚴重的熱傷害發生喔。

中暑症狀自我檢測表症狀有沒有
頭昏?頭痛?  
虛弱?口乾?  
肌肉痛、肌肉痙攣?  
嘔吐?嘔吐2次以上?  
反應變慢,渾身虛弱不對勁?  
皮膚燙、體溫高?  
失去意識超過1分鐘?  (資料來源:《1分鐘救命關鍵!你一定要知道的居家急救手冊》)

中暑嚴重併發症:小心肝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休克死亡!

如果真的發生中暑會有什麼併發症呢?當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完全失能,就會對身體的各個器官組織陸續造成影響,出現肝腎衰竭、大腦神智功能受損、肺水腫、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心肌損傷、橫紋肌溶解,甚至是休克與死亡等。國健署資料就提到,發生中暑的患者,死亡機率可達30~80%!

中暑怎麼辦?如何幫中暑的人急救?刮痧能解除中暑嗎?醫師專家說明

當感覺自己開始出現頭痛、想吐、虛弱無力等中暑症狀,或是發現身邊有人發生中暑的跡象時,該怎麼辦才能解除中暑危機呢?既然中暑是因為環境與身體功能導致熱無法透過汗水排出,改善中暑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降溫」!因此當遇到自己或他人中暑的時候,可以協助處置的方法包括:

  • 蔭涼:將中暑患者移至陰涼、通風的環境中,例如有遮蔽物的樹下、騎樓等處,同時注意周圍環境與人群,避免影響通風效果,才能幫助中暑患者散熱。
  • 脫衣:脫去中暑患者身上影響散熱的衣物,幫助患者緩解熱傷害。
  • 降溫:利用澆花噴霧器往患者身上噴水霧,並搭配電扇吹風降溫;或是用冰毛巾、冰袋,冰敷大動脈經過的頸部、腋窩與鼠蹊部,可以幫助降低中暑患者的體溫。
  • 喝水:如果患者意識清醒,可以適度提供有鹽分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幫助患者補充水分與體內電解質平衡。
  • 送醫:當患者中暑的程度沒有減緩、或是超出能夠處理的能力範圍,應馬上撥打119送醫急救;在等待救護的同時,也應持續幫中暑患者降溫。

中暑時的3種NG降溫方法

特別需要提醒注意提的是,雖然改善中暑患者需要降溫,但不建議泡冰水或用酒精擦拭,更不可以吃退燒藥!

  • 泡冰水:泡在太冷的水中會讓中暑患者發抖、皮膚血管收縮,反而更難散熱。
  • 酒精擦拭:酒精會讓血管收縮,反而不利身體透過血液循環來散熱。
  • 退燒藥:食藥署「藥博士 正藥說」專頁說明,中暑體溫升高是因為調節體溫的機制失靈,與感染、發炎引起的發燒機制不同,因此使用退燒藥不但無法緩解中暑,還可能增加急性腎衰竭、肝腎衰竭、凝血功能異常等中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中暑喝什麼?白開水不是唯一選項,但中暑時別再喝冰飲解暑!

中暑的時候可以吃東西嗎?當人體因為難以排汗、失去體溫調節能力而中暑時,必須要幫患者降溫與補水。而除了白開水以外,還有什麼選項呢?

  • 加鹽白開水:身體需要補充水分來製造幫助散熱的汗水,但如果只補充大量水分容易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1分鐘救命關鍵!你一定要知道的居家急救手冊》建議可以在1公升白開水中加入10克(2茶匙)鹽巴,讓患者飲用。
  • 豆腐:鍼還中醫診所院長黃獻銘曾拍影片說明,傳統豆腐成分包含硫酸鈣(石膏)和鹽滷,其中都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助身體解熱與維持電解質平衡,適合發熱比較明顯的中暑患者,而且盒裝豆腐中的水也可以一起喝掉。要注意的是,不使用石膏或鹽滷的雞蛋豆腐、豆漿,就不適合用來緩解中暑。

另外,黃獻銘中醫師也建議,感覺口乾舌燥、不解渴的人,可以用烏梅汁或酸梅湯;煩躁感比較明顯的人則可以用蜂蜜水。

不過,中暑時當然也有不能用來消暑補水的NG飲食品項!例如冰冰涼涼的綠豆沙太甜又太冰,反而會讓人體的熱氣無法散掉;具有刺激性或利尿作用的酒與咖啡,會加速身體水分流失,對於需要補水防脫水的中暑患者來說也不適合;含糖飲料則是會讓血液往消化道集中,而無法輸送到體表幫助散熱。

中暑刮痧不是人人能做!解除陰暑與陽暑教你4個穴道按摩

感覺自己好像有點中暑的時候,不少人也會試著想用傳統的「刮痧」把熱氣刮出來,這個方法真的有效嗎?根據黃獻銘中醫師、王緯迪中醫師與馬光中醫林佳境藥師的說法,在中醫觀點認為中暑可以分為「陽暑」與「陰暑」2種類型,其中陽暑是因為曬太陽或熱氣太多、體溫偏高的情況,可以透過刮痧將多餘熱氣洩掉;而陰暑則是受到冷氣或冷飲影響,身體血管、毛細孔收縮,導致體內的熱被悶住無法發散,這時就不宜用刮痧的方式解暑囉。

那麼,除了刮痧以外,中醫還會建議如何消除中暑暑氣呢?以下來看看幫助改善中暑症狀的穴道:
  • 陽暑:風池穴、合谷穴
  • 陰暑:內關穴、神門穴

預防中暑,維持涼爽、定時補水最重要!4大高危險族群慎防熱傷害

人會中暑最主要就是受外界溫度與身體排熱能力的影響,因此想要預防中暑,最重要的關鍵包括:

  • 溫度與濕度:高溫環境是最主要造成熱傷害的原因,而外界濕度也會影響身體排汗能力,而台灣多數區域長年相對濕度都偏高,因此只要是氣溫高於32℃時,中暑可能性就會大增。以下是特別需要預防中暑的情況:

    • 環境:除了氣溫過高的日子以外,像是家中的頂樓容易直接受到日曬升溫、水泥房屋容易蓄熱;車內若沒有開冷氣的時候,溫度更是容易直線飆升!因此夏天時更要注意,別讓小孩、老人獨自待在無冷氣的車上,家中也可以多用隔熱窗簾幫助阻止熱氣滲入。
    • 用品:例如會持續對身體加熱的泡熱水澡、泡溫泉、電熱毯等,即使不是在炎熱的酷暑,也可能造成中暑。
    • 穿著:戴遮陽帽或撐陽傘、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可以幫助身體有效散熱,避免吸收過多的熱而造成中暑。
  • 補水:身體要透過排汗來散熱,因此體內也必須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有效維持血液循環與汗水分泌。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天至少喝1500cc白開水,也可以透過起床一杯水、用餐配杯水、外出要帶水來幫助提醒自己喝水,千萬不要等口渴才開始喝水;如果感覺白開水太單調,也可以加入新鮮水果或製作冷泡茶。
以下族群因為身體機能問題,也需特別注意防範中暑

  • 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可能因為身體調節體溫的機能較弱,或是對外界溫度較不敏感,而容易出現脫水與中暑的危險。患有心血管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的族群,也應特別留意中暑的可能性。
  •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在烈日曝曬環境中大量身體活動,容易忽略防曬、導致身體負荷過多的熱,也可能疏忽補水、發生脫水的情形。
  • 肥胖者:BMI超過24以上的族群,由於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散熱,加上基礎代謝產生的熱量更多,熱量就更容易積滯在體內,引起中暑。
  • 其他身體情況:例如睡眠不足、感冒、腹瀉等,會導致體力、血液循環變差,或是身體水分流失而影響排汗能力,中暑的機率就會增加。另外,喝酒或服用部分藥物,也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排汗效果,同樣需要多加注意中暑的風險。

隱藏版的中暑陷阱:看似涼爽的時間、地點,也要當心熱傷害!

晚上也會中暑?

廖偉呈藥師與日本睡眠學會醫師坪田聰都曾分析,如果白天炎熱時身體流失的水分就未能補足,再加上房屋在白天日曬時吸收的輻射熱,到了晚上也會持續想室內釋放,待在室內又沒有適當散熱、加上身體排熱機能低下的話,就有造成夜間中暑的可能性。

打赤膊/睡地板消暑?溪邊玩水更容易中暑?

天氣炎熱又想省電費的時候,很多人會想少穿一點或打赤膊,或是乾脆睡在地板上來消暑、防中暑。但賴睿昕中醫師與周宗翰醫師指出,在烈日下打赤膊不但容易曬傷,水分還更容易蒸發,反而導致中暑容易發生;而冰涼又堅硬的水泥地板會蓄積濕氣,趁著睡覺時侵入人體,讓人容易感冒,睡醒也常感覺腰酸背痛。

另一方面,溪谷、海邊也都是夏天消暑遊玩的好去處,但朱柏齡醫師提醒,溪邊的石頭、乾燥地面都容易吸收大量熱能,讓周邊環境升溫,如果長時間待在岸上,反而有中暑的可能性;日本戶外旅遊網《Greenfield》也分享,在溪中玩水的清涼感,很容易讓人忘記要喝水補充水分,有時就會因此脫水、發生中暑,也是特別要防範中暑危險的地雷情形!
gooe Lv.7

发表于 2023-7-7 00: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zzkorea.com@gmail.com|手机版|住韩网

GMT+8, 2024-4-27 23:40

住在韩国华人留学生网站

© 2012-2017 www.zzkorea.com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