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電影] [兹山鱼谱]个人·观念·时代 | 《兹山鱼谱》观后感

lcw_008 Lv.14

发表于 2021-11-12 14: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查看: 2616 回复: 1|

当我们的国师正热衷于制造影像塑料花的时候,来看看我们东北方向弹丸小邦的电影导演在干啥。

昨晚躺床上看投影看了一部《兹山鱼谱》。

看名字是一部冷得让人提不起兴趣的电影。

导演叫李濬益,近年韩国影坛一位活跃分子。

这是一部古装片。为了降低影片的预算,采取了黑白摄影。

但影片丝毫不因此显得低级。

这部电影在讨论身为人的关键性课题:人的观念,人的信仰,与时代的关系。

进而试图提出自己的哲学思考:人当怎样活着。
1.webp.jpg
影片根据朝鲜近代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改编。主角丁若铨,当朝士大夫、著名知识分子,因信仰当时西方传入的天主教,受到政治迫害,被朝廷流放到遥远偏僻的黑山岛。流放令一直到他逝世,都未能解除。

影片围绕主角的流放人生,选择了一个极小的视角,却撕开了一道口子,让我们得以窥视一个时代的面貌,在时代的棋局上,人如棋子,当如何运动?

在黑山岛,丁若铨寄宿在一个最贫困的寡妇家中。看着岛上渔民过着艰辛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停止自己探索世界的求知热望。

在海岛上,他爱上了海鲜,尤其是这里的各种新鲜海鱼。同一种鱼,与他在都市吃到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很多鱼和海生物,他此前从未见过。美味和新鲜感,勾起了他想要写一本海生物博物志的冲动。尤其是,有一位叫张昌大的年轻渔民,总能给他带来种种新口味和惊奇。他希望以昌大为老师,学习鱼类知识,进而写成书,留传后世,泽被苍生。

作为交换,他可以教昌大四书五经等『经典知识』。作为一个贫贱的渔民,学习这种知识对于昌大来说本来是多余的,因为他没有当官的可能。但昌大不服输,他内心怀着改变命运的热切渴望。他与丁若铨互相掌握着对方所需的知识。是彼此学习的完美知识搭档。但起初,昌大排斥丁若铨,因为对方是『因迷信邪神而遭到流放的罪人』,昌大一心向上,想成为纯洁的知识分子,不想受对方『污染』。

并且在昌大的认知里,他觉得,去为海中不知名的各种鱼类写书,纯粹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他对知识的意义的看法是,学好四书五经,成为经天纬地之才。

作为屏幕外的观众,我们当然很容易地得出一些判断:比如,那个时代就像一张大网,昌大作为底层的『贱民』,他的认知和动力都来自网内,他遵循的是时代的逻辑。

一个人很难跳脱出他的时代,去获得超越性的眼光。

因为他自小从他所置身的人类社会网络里所获得的一切信息,都在塑造他的观念。

比如,从小没爹、跟着娘受苦的昌大,想要改变命运,就得离开那个偏远的海岛,就得在主流价值观的道路上一步步向上攀爬,提升自己。

眼看着周围人的受苦,有远大志向的他,自然想到要学习四书五经,认同书中的道理,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获得上升通道的可能。

他当然不知道,这套东西其实已经落后于当时的全球文明发展趋势,它代表的是依然把自己封闭在封建统治传统里的东方岛国的封闭思维体系。事实这套封闭体系很快就要遭到来自外部的重击,它要被迫放弃,才能跟上更大的时代步伐。

在一心想要向上攀爬获得更好社会地位过上更好生活也变得更有价值的岛上贱民昌大看来,四书五经、朱子学说代表着真理本身和最大价值,其余都是无意义的。

他对丁若铨的排斥态度、对他研究鱼类并进行相关著述的打算感到不可理解、觉得无意义,正是源于他的观念体系,只是一个封闭体系之藤上,结出的一颗瓜。

丁若铨是不同的。他既深谙四书五经、朱子学说,同时也接受了以天主教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甚至他以自己的社会阅历和见识,两相比较之下,选择了『西学』,将之视为更本质的东西。

在西学观念的影响之下,他将眼光转向了更具体的事物上,而不是继续沉浸于『儒家经典』。他对世界本身充满了好奇,在偏远的海岛上接触了鱼类的新知识,便想要为其著书,成为一个博物学家,这也是受到了西方的科学、理性、认识世界等认知和观念的影响。

可以说,信神的他对万物燃起深厚的兴趣,是因为他的认知是,神蕴于万物之中。

作为一个东方人,他脑子里更新了自己的观念系统。这既使他有了不同于周围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令他被时代所打压和排斥。朝廷镇压他,流落到偏僻的海岛上后,他还会受到『贱民』阶层的昌大的鄙视和防范。因为昌大认为他是『邪恶』的。直到后来在生活里有了多次接触,昌大才扭转了这种认识上的偏见,开始互相亲密合作,并为丁老夫子的学识所折服,拜对方为师。也才给了丁若铨从观念上帮昌大进行更新的机会。
2.webp.jpg
但人的观念是多顽固的事情呀。身处一个时代,你很难说哪种观念是绝对正确哪种是绝对错误。任何的正误识别和判断,都是需要相关参照系的。当你坐在一列运行的火车里,旁边并列的铁道上有辆火车在同方向同速度奔驰时,而你只看得到那列火车的话,还以为自己所乘这列火车是静止的呢。

就像我们如今假如重提几十年前被推翻的东西,将之称作真理大力推广,依然会有无数信众。这只是因为,你想要获得某种认知和感觉,只需制造与那种认知和感觉相协同的环境即可。参照系有着致命的影响力和决定性。参照系一变,猪都能飞天。

所以千万不要迷信某一种观念。你认为它正确,也许只是相关的环境参照系让你产生这种感觉而已。

昌大的参照系是朝鲜传统社会的参照系。丁若铨的参照系,很大程度上来自西方来自天主教。所以他们的观念分歧,是很难完全消除的。

更何况,当信奉一种观念能够获得很大的好处,甚至决定着自己的身家性命之时,人是很难去选择一个相反的观念并奉之为真理的。说白了,人对真理的热爱,并不如对满足欲望的热爱那么强烈。当热爱真理意味着受苦的人生,并且在未来还不会『苦尽甘来』获得补偿时,人为什么要坚持热情真理呢?中国有句俗话叫『屁股决定脑袋』,我认为是很有分量的话。屁股不仅包括所处的位置,也包括个人身体、人生所获得或可能获得的各种好处。

所以,昌大跟着名师丁若铨,终于学有所成之时,有一天,他突然宣告,他与丁若铨的师生关系结束。因为他骨子里依然相信『经天纬地』的儒家学说、朱子学派。并且,他现在有资本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他的始终不愿意认他这个私生子的有名望的父亲,看到他学有所成,将有官场发展潜力时,开始积极地认他这个儿子,并想要支持他。昌大反复思考之后,决定抓住人生机会。他觉得与丁若铨的师生之名,会影响他的前途。于是选择决裂。此刻,利益和信仰的不同,让他表现出恩断义绝的冷酷一面。

当然,也让人看到人的自私本色。

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穷怕了、从小遭受歧视和压迫的昌大,想要振翅一跃,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跃升,并且『达则兼济天下』,这是符合他『屁股』的思考和动力。

于是,昌大离开了小岛,去参加科举考试,去跻身权贵阶层,选择了被丁若铨厌弃的那条路。正所谓『有人卸甲归故里,有人雪夜上京城』。人生的路,不亲自走一遍,是很难获得认知升级的。昌大选择了走自己的人生奋进之路。而丁若铨,选择了和自己在岛上结下的家眷一起,去了更荒凉的小岛,只为更加潜心于《兹山鱼谱》的著述。

这是丁若铨遭流放之后人生的最后两本书中之一本。与他同受一个案件牵连同时遭到流放的哥哥丁若镛,也是当朝著名士大夫,在流放期间著书200余本,虽然也受到西学影响并因此获罪,但却是『中学为体』的观念持有者,更加符合当世当朝,后来解除流放恢复自由身,成为一个赢得更成功世俗生活的知识分子。与之相比,丁若铨超越了时代,他的超前性,也使他备受排挤,流放至死,最终在荒岛上终结余生。看起来冷清一生。然而他更加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哲学,某种程度上,他拥有一个更圆满的人生。

年轻仕子昌大,在官场上混迹了一圈,满以为可以凭自己学识真正实现『经天纬地』的作为,却发现,官场的昏庸是他一个人所无力回天的。他在官场里的存在,如同眼睛里的一粒沙子,他越是想要坚持正义,越是让同僚感觉到危险。他受四书五经熏陶培养出的理想,最后被证明是一个臭屁。他要么同流合污,从此昧着良心成为一个吃香喝辣的权贵,要么……如电影结尾所表现的,辞官回故里,如一场大梦终于醒来。电影结尾处,他终于理解了丁若铨的态度和苦心,但老师此时已葬身孤岛,留下师徒天涯永隔的遗憾。
3.webp.jpg
要我说,电影导演在这里还保持了自己的一点理想主义气质。他其实可以更冷酷一点地把昌大进一步黑化,昌大决裂恩师追求自己官场前途时已体现出了一种决绝和冷酷,那么为什么不在『要么滚出官场,要么黑下心来好好做官享受荣华富贵』这两者之间选择后者呢?后者才更加充满现实色彩。这部电影本身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到最后,导演选择用昌大的回归,来开证明了丁若铨哲学的正确性。看似一种迟到的安慰。其实,我觉得,不需要这种证明和安慰。当结尾有了那么一点儿温暖时,当观众收获了一点儿安慰时,其实也就有点儿狗尾续貂了。

丁若铨这种人,注定是悲剧性的。只因在一个黑暗昏聩的时代,他是极少数的清醒者。

如果是我来导演本片,我会让昌大身上,最终开出恶之花,而不是回归于善。这才更特么接近这个世界的真实。

来吧来吧,世界在下沉,我们来狂欢。

转自:豆瓣/报大人
lcw_008 Lv.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2 14: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說是生不逢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zzkorea.com@gmail.com|手机版|住韩网

GMT+8, 2024-5-19 23:03

住在韩国华人留学生网站

© 2012-2017 www.zzkorea.com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