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改變早餐品項可以提高IQ?孩子早上這樣吃最健康

lel8020 Lv.9

发表于 2019-2-18 07: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查看: 865 回复: 2|

如果說,只要改變早餐品項,就可能改變IQ(智商),我想大家都會嚇一跳吧。事實上,根據我們的研究,早餐吃飯的孩子,比起早餐吃甜麵包的孩子,IQ----尤其是「語言智力」,意即有關理解力和記憶力的智能指數更優秀。

對腦造成的影響到底是差別在哪裡呢?我認為差異和「對腦部補充能量」的內容有關。孩子的腦部呈爆發性成長,需要的能量大約是成人的兩倍(葡萄糖)。而且腦部無法儲存能量,必須不斷從血液中獲得能量。

換句話說,孩子的早餐必須「攝取足夠的份量,在下一餐之前提供腦部維持正常運作所需的能量」。或許這樣寫不容易讓人了解,其實答案非常簡單。

.絕對不能不吃早餐(=沒有補充能量)

.吃飯比吃麵包好

.儘量選咖啡色的主食以取代白色的主食

只要遵守這三項原則,能夠提升對腦部補充能量的效率。

接下來我將針對每一項各別說明。

「不吃早餐」是大忌

為了讓孩子的腦部順利成長,我們必須適時替它補充必要的能量。但是,如果省略重要的能量補充來源,也就是不吃早餐,會發生什麼後果呢。我想不用說大家都知道。

如同前述,根據英國卡地夫大學的調查得知,「有好好攝取早餐的孩子」和「沒吃早餐的孩子」兩者相比,前者在考試中得到平均分以上的人數,是後者的兩倍以上。從腦部和能量的關係,剛好也呼應了這個結果。

什麼樣的早餐補充腦部能量的效率最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GI(升糖指數)」的標示?所謂的是與糖尿病等疾病治療相關而備受注目的數值,表示血糖上升的狀況。

攝取食物後,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血糖值)會上升,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減少。血糖的上升和下降因食物種類而異,量化後的數值以GI代表。若把葡萄糖(砂糖等)直接放入口中時的血糖上升方式當作100,也就是基準值,再來比較其他食物對血糖的變化,那麼上升愈激烈的代表GI愈高,愈平緩的表示GI愈低。

GI高的食品,也就是接近的100食品,代表吃了以後會讓血糖上升(上升到頂點後迅速下降)。換言之,葡萄糖會一下子大量進入血液,再一口氣減少。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傾向GI較高。

另一方面,GI低的食品,則是能夠讓血糖的上升維持平穩。吃了以後,葡萄糖會緩慢流進血液,再慢慢減少。蛋白質和脂質含量高的食品、蔬菜等屬於GI低的食品。

孩子的腦部隨時需要能量,但與其讓腦部一口氣補充大量的葡萄糖,最好是長時間穩定的獲得葡萄糖。換言之,低的食品,GI比較有益腦部的成長。從的觀點檢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麵包尤其屬於高的品項,所以不適合出現在早餐餐桌上。

另外,麵包之所以不適合當作早餐還有另一個理由。因為麵包很難和其他配菜一起吃。如果吃飯或吐司,可以配味噌湯、熱湯、蛋或魚、肉等,同時攝取蛋白質和脂質。這種組合的會比只攝取碳水化合物來得低。

這樣的搭配,自然能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換句話說,保持飲食的營養均衡,對腦部成長有益無害。前述卡地夫大學的調查也顯示,和早餐吃麵包的孩子相比,飲食均衡的孩子,課業上的成績表現比較好。

如果時間太趕,白飯簡單打顆雞蛋做成「雞蛋炒飯」也不錯;吐司夾一片起士,就是「起士吐司」了。家長多留意孩子的早餐,以長遠的眼光看來,我相信孩子的腦部發育一定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變化。

判斷是否為低GI食品的最簡單方法

如何正確選擇低食品,重點在於「如果是主食,最好挑選咖啡色的種類」。

例如,米飯的話,選糙米會比白米好;如果要吃麵包,最好選全麥麵包或黑麥麵包,而不是白吐司。精製白米和白吐司等「白色食品」,雖然GI低於麵包,但仍然偏高。相對的,糙米、五穀米、全麥和黑麥等「咖啡色食品」的GI,只有白色食品約一半到三分之二。所以偶爾讓孩子嘗鮮,試著調整口味也不錯。

話雖如此,大部分的孩子還是偏好「白色食品」吧。如果孩子對咖啡色食品的接受度不高,父母不妨在配菜上多花點心思,不一定要勉強孩子改變主食。各位可以從「不要省略早餐」「不要只吃麵包當早餐」這兩點開始實踐。

說到日常選擇的主食,我想「飯或麵包」兩者的GI其實差異不大,因此請各位不必太過緊張。若是行有餘力,能夠以黑糖等粗製糖取代白糖更好。
adams Lv.13

发表于 2019-2-20 00: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要吃早餐和吃合適的食品的確是對孩子的發育很重要的,真的不能忽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ay9911 Lv.7

发表于 2019-2-20 10: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都吃就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zzkorea.com@gmail.com|手机版|住韩网

GMT+8, 2024-4-30 17:00

住在韩国华人留学生网站

© 2012-2017 www.zzkorea.com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