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气血双补吃红枣,红枣吃法须讲究

adams Lv.13

发表于 2016-4-26 07: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查看: 399 回复: 1|

   『红枣一颗,气血同补,但实际上主要起补血作用的却是大枣的皮。枣肉起什么作用呢?补气。大枣的好处宣传得比较多,所以大家都觉得枣可以尽量多多地吃,其实是不对的。大枣是不能多吃的,红枣多吃生湿热。吃枣还是要看体质的:瘦弱的人、不上火的人,可以吃;体内有热的人、胖的人则一定要少吃大枣。你最好不要把大枣当成饭来吃,对于一般体质的人来说,每天吃几粒大枣就够了。少量的大枣是健脾的,大枣多了就伤脾,所以,吃枣要有一个度。怎么吃大枣才好呢?最好是搭配其他食物来吃。』
   红枣一颗,气血同补  最近有位关心养生的朋友突然问我:“红枣皮能不能吃?”我问她:“谁告诉你不能吃的呢?”她说:“听说红枣皮可能会挂在肠壁上,是不是会产生什么毒素?”
  我不知道这个朋友的信息来源。但是如果吃枣不吃皮,那就容易便秘,反而可能产生毒素。
  因为枣肉容易使人便秘,而枣皮才是通便的。而且,如果你不吃大枣的皮,就起不到补血的作用,还可能发胖,长肉。
  有些点心里面有枣泥馅,那里面的红枣皮是去掉的。我们吃枣泥的时候,就要注意吃这个跟吃整个的红枣是有区别的,吃多了容易便秘。
  咱们都知道大枣是补血的,但实际上主要起补血作用的却是大枣的皮。枣肉起什么作用呢?补气。枣肉补脾,而枣皮补心。
  红枣多吃生湿热
  大枣的好处宣传得比较多,所以大家都觉得枣可以尽量多多地吃,其实是不对的。大枣是不能多吃的,在所有补血的食品里面,吃大枣要谨慎。
  大枣容易生湿热,所以有的人吃多了枣会牙疼,有的人会上火,有的人会生痰,有的人会发胖。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大枣是长寿果,就每天没事儿都吃一大把,甚至当饭吃。
  吃枣还是要看体质的:瘦弱的人、不上火的人,可以吃;体内有热的人、胖的人则一定要少吃大枣,否则越吃越胖。
  我有位老师曾经接诊过一位顽固性湿疹患者,这个人的湿疹总是治不好。后来,老师就发现,这个人每天要吃一饭碗的大枣。他把这个停掉以后,湿疹就治好了。
  你最好不要把大枣当成饭来吃,对于一般体质的人来说,每天吃几粒大枣就够了。
  少量的大枣是健脾的,大枣多了就伤脾,所以,吃枣要有一个度。
    枣是和事佬,搭配见功效
  怎么吃大枣才好呢?最好是搭配其他食物来吃。
  大枣比较适合当一个辅助的角色。在中药里面,经常会用到大枣来配伍。因为大枣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而且它是保护脾胃的。在很多药方里头,放一点大枣,用它来调和一下各种药物的偏性,避免那些药伤脾胃,有一个保护的作用,类似于中药中的甘草。
  比如说,有时候小孩子感冒了,要用食疗,可能会用到生姜、葱白等煮水,这时你不妨放几粒大枣,可以保护一下他的脾胃。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凡是痰多的情况下,都尽量少用大枣。
  用药是这样,平时饮食也是这样。如果要吃大枣,最好是少用一点,跟其他的食物搭配着吃,那样效果才好。
  我把大枣比作一个和事佬,他是在一群人中做协调工作的。一个团队,少不了这样一个角色。有了他,就处处和谐了。
  那么,大枣适合搭配什么呢?第一是生姜,第二是陈皮。
  大枣生湿,生姜祛湿;大枣止汗,生姜发汗;大枣补气,而生姜是升散的,不至于让气补得滞住。大枣和生姜搭配在一起,能调节人体的消化功能,增强抵抗力。气血虚弱或怕冷的人,喝生姜大枣茶很合适。
  大枣生痰,而陈皮是化痰的。大枣吃多了容易让人腹胀没胃口,而陈皮能消除这种胀气,又能开胃。大枣和陈皮都能健脾胃。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吃大枣时最好配些陈皮一起煮水喝。
  如果不喝茶,你也可以用大枣熬粥。各种粮食里面,大枣比较适合跟小米搭配。小米是凉性的,跟大枣一起熬粥不容易使人生胃热。
  焦炒小枣好消化
  吃大枣容易生痰上火的人,可以选择吃小枣。小枣补气补血的作用要弱一点,但是它相对大枣来说,不那么容易生湿热。所以,怕上火或者肥胖的人就吃一点小枣,因为大枣补脾的作用比较强,小枣更偏于补心。
  吃小枣,有一种方法最好消化,那就是把它炒焦了吃。怎么炒呢?把干的小枣洗干净,晾干水气,放在铁锅里干炒,炒到枣的外皮有一部分已经发黑后,把它密封收起来。你可以拿这个炒过的小枣煮水或者用开水冲泡,小孩和大人都可以喝。泡的时候加一些陈皮,就更好了。
  炒过的小枣,皮有点发黑,一定要留下它,这是炒小枣功效最好的部分。小枣皮炒焦以后,能健脾,帮助消化,补血的效果更好。

发表于 2016-4-26 08: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长知识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zzkorea.com@gmail.com|手机版|住韩网

GMT+8, 2024-5-15 20:47

住在韩国华人留学生网站

© 2012-2017 www.zzkorea.com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