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其他] 釜山观察:推倒亚洲电影的“柏林墙”

wxfspring Lv.7

发表于 2014-10-12 15: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查看: 1523 回复: 1|

U10638P28T3D4222383F326DT20141011141939.jpg
釜山电影节将“亚洲电影”的概念做到了极致


新浪娱乐讯 如今世界上的电影节遍地开花,但惟有釜山一个将“亚洲电影”的概念做到了极致。在几十年前的后冷战时代,港澳分离,韩朝两立,多民族地区战火无熄,亚洲各国家的电影工业彼此隔绝。进入新世纪以后,各国意识到区域交流的重要性,开始展开多方面的电影合作,“亚洲的电影”逐渐合为“亚洲电影”。在这个过程中,电影节是跨国对话的重要缩影,现在反过来又成为了区域合作的孵化器。
  釜山电影节从诞生之初便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即主要关注亚洲电影与新人导演。经过18年的严格实践,如今的釜山电影节已经成为所有黄皮肤电影人向往的聚集地。釜山之于亚洲犹如戛纳之于欧洲,有了电影节这个交流平台,来自不同政体、国体、民族、教派的电影人再无隔膜。
  地缘造成亚洲电影业支离破碎 釜山电影节试图建起通天塔
  为期四天的的亚洲电影市场已经落幕。今年釜山电影节共有223个展位,同比去年增长了30%;市场证持有者多达1566人,比去年多出23%;15个国家的84部电影举行了市场放映,297部电影可供片商们在线观看甄选。电影中心的项目会谈区永远人流如织,12个国际大型合作项目在这里开了大约200次讨论会。
  中国片商们同样齐聚釜山,仅爱奇艺一家,此次就签下了近百部电影的网络版权;优酷与釜山电影节将“大师微电影”项目和“青年导演扶植计划”合并升级,将联合培养新生代导演。中韩在电影上的合作已经陆续进行了多年,今年7月习近平访韩期间正式签署中韩合拍片协议,今后中韩合作电影将不占据分账片份额,享受国产片待遇。每年釜山电影节上签署的众多协议都可视为亚洲电影融合发展的一道侧影。
  香港和日本在亚洲电影业中的地位逐渐没落后,近十年来,韩国正在悄悄向亚洲电影产业的龙头地位进发。釜山电影节作为亚洲电影新导演、新项目的孵化器,从原先的PPP计划到现在的APM计划,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制造新势力的初衷。唯一的竞赛单元“新浪潮单元”也专注面向新导演的作品,它发掘和扶持过张元、贾樟柯、王小帅、蔡尚君、蒋雯丽、陈翠梅、张律、乌尔善、李康生、陆川等许多华语电影人。以釜山电影节为重要窗口,韩国拥有从立项资助、拍摄支持到后期补助、联合发行等全产业链的完备惠利条件,吸引了亚洲各国前来寻求合作。在釜山电影节约300多部的展映片单中,几乎可以一口气看遍一年来亚洲各个国家的优秀新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皮肤面孔占据绝对主导权的电影节。
  这种局面的诞生其实经历了很多不易。从地缘角度来说,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大洲有着亚洲这样复杂的文化版图。亚洲拥有世界上的60%人口,是两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主要宗教的发源地,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价值体系。因此,相对于美洲、欧洲来说,亚洲电影从来就不存在一个内部融通的整体,而是受制于冷战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各自为战,难成合力,在西方电影界眼中曾经长期是边缘化、小众化群体。
  历史上不是没有人尝试过打通亚洲电影界的任督二脉。二战时期日本多次推行文化扩张,声称要建立亚洲电影的“共荣圈”,如在中国设立满映、中联等电影机构,还出现了李香兰这样国籍难辨的大明星,但这些强迫性、单向性的行为注定难以掩盖侵略实质,从而随日本投降而消失于历史长河。1954年亚洲太平洋电影制片人联盟发起“亚太影展”,但因意识形态问题没有中国大陆的参与;1958年亚洲电影周晋升为“亚非电影节”,依旧摆脱不了时代局限。
  直到进入新世纪,东京、上海等亚洲重要电影节争先恐后发展起来,亚洲各国各说各话的局面才有所改观,影迷和从业者每年都有了可以保障的对外交流机会,就像最早几届的戛纳电影节也面临意识形态分歧的头疼问题、后来才逐步好转一样。东京和上海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不得不将大量精力用于拉拢首映资源和邀请明星撑场上,东京被质疑越来越秀外中空。只有釜山电影节向圣丹斯看齐,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不搞竞赛、不捧明星、不放好莱坞电影,而是关注全亚洲电影与新导演的策略,从而在亚洲范围内独树一帜。现在的釜山电影节不仅展映片单中强手如云,更在市场开发与区域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好像在沟通受阻的亚洲范围内,建起了一座以电影为共同语言的巴别塔。
  亚洲电影不再看好莱坞脸色? 本土作品商业艺术齐头并进中
  韩国本身就是亚洲电影崛起的写照。五十年代中兴、六七十年代衰落后,几起几落的韩国电影业开始寻找政府管制与电影发展的平衡点。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同年韩国电影界成立“死守电影季节系统电影界非常措施委员会”,抵制政府开放外国电影配额,史称“光头运动”。这次业界联合抵制运动给政府造成极大压力,韩国每个影厅每年必须放满148场电影的制度遂得以保留。2007年政策松动,国产片配额缩减为73天,韩国电影产业经历短暂阵痛后重新反弹,如今本土影片已经夺回了韩国电影市场的一半份额,形成良性发展局面。当时的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著名导演李沧东说,韩国电影已经不需要配额保护了。这或许也是中国电影人最希望看到的未来局面。
  去年,韩国电影市场首次突破了年观影量2亿人次的大关,其中60%都来自本土电影,前十名中只有一部《钢铁侠3》是外国片。今年暑期档的古装巨制《鸣梁海战》上映18天后超越《阿凡达》,成为韩国影史上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平均每三位国民中就有一人看过《鸣梁海战》。这部电影投资超过150亿韩元,讲述一段真实的民族海战史,同时又以好莱坞大制作模式进行包装,可以说是商业炸弹本土化的最新模板,“用好莱坞的方式打败了好莱坞”。近年来的《雪国列车》《观相》《盗贼联盟》《光海》等片都彰显出韩国顶级的类型片工业水准,它们与韩国传统强项犯罪片、爱情片等一起构成了当今韩国电影的繁荣局面。《鸣梁海战》是本届釜山电影节展映影片之一,该片未来将被引进中国,近日导演透露续集《露梁海战》将加入中国演员和元素。

  诚然,由于经济水平落后,亚洲电影工业总体现状还不及欧美发达国家,但至少有了电影节平台之后,未来每个国家都会诞生几部可以写入历史的电影。冷战之后曾经存在于亚洲各国间的“电影柏林墙”正逐渐土崩瓦解。  不止是韩国,在亚洲其他几个重要国家,好莱坞也再难驰骋,大片看腻的亚洲观众越来越认同制作同样精良的本土作品。印度宝莱坞是世界上年产出影片数量最多的地方,本土影片类型丰富且极受欢迎,好莱坞只能占到二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泰国不仅有小清新、拳霸和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也有像《纳瑞宣国王传奇》三部曲这样的史诗巨制,前两部高居本国年票房榜前两位,将哈利·波特和变形金刚甩在身后,而且因为独特的地理风貌和补贴政策,开始成为好莱坞的热门取景地;伊朗仍施行严苛的审查制度,进口影片也极少,但这片苦难的土地正是电影大师的摇篮,阿巴斯-基耶罗斯塔米、玛克玛尔巴夫家族、马吉德-马吉迪、贾法-帕纳西、阿斯哈-法哈蒂等电影人在国际舞台上薪火相传;日本无疑是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市场也以世界最快膨胀速度发展中……就连电影小国如印度尼西亚,近年来也拍出《突袭》这样令好莱坞自愧弗如的动作片。
  (何小沁/文)‍

ch240989爱心认证 Lv.14

发表于 2014-10-12 23: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亞洲電影能更進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zzkorea.com@gmail.com|手机版|住韩网

GMT+8, 2024-6-12 02:32

住在韩国华人留学生网站

© 2012-2017 www.zzkorea.com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