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電影] [兹山鱼谱]无去何赴

lcw_008 Lv.14

发表于 2022-5-24 15: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查看: 1301 回复: 0|

没有去过,何来奔赴?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它没有多离奇和多引人入胜的情节。经常观看强情节剧情的观众甚至一开始就能猜到故事的大概走向,可是,这个故事,仍然具有无与伦比的魔力。

因为,它讲了一个,关于信仰、关乎人生本心和内核的故事。因为,这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逐渐疏远的一个话题,逐渐缺失的一种思索。在这个简简单单,不铺陈任何华丽布景和辞藻,甚至色调都是极简黑白色的电影中,导演只想讲一个干干净净的故事。两个人,同一个信仰,做了不同的选择,又归于来时的平静。两个主角的相遇,就像海岸线上海浪和岩石的冲击。一个心有家国的却被迫亡命天涯的被贬才子和一个胸怀天下却无处实现梦想的穷困渔夫,他们的碰撞,激发了彼此内心的深处的生命力和好奇心,让他们在人生的低谷可以坚定本心、丰富自我,聆听内心真正的声音。

片中塑造的丁若铨不是一个传统的迂腐文人形象,比起弟弟们不畏死生直言不讳的大勇大义,丁若铨更像是一颗墙头草。说违心话不要紧,能保命就行。也正是如此,审判的官员们才把他当作兄弟中最危险的一个,贬到了最远的黑山岛。但丁若铨,并非是没有原则的人,他的原则,是活着。他的不拘一格和灵活跳脱让他的形象别具韵味,即使和亲兄弟即将天各一方、再无相见之时,他仍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好奇甚至一丝期待。他怕死,也贪生,但正因为他明白活着意味着什么,他懂得生的不易,所以发自内心的珍惜生命。如果内心的愤懑不平无法得到抒发,就不去寻得那些人的理解,人间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还有许多事他可以去做。片中另外的一个镜头是昌大代替丁若铨去见丁若镛,丁若镛的弟子炫耀自己师父被贬期间写了许多著作,反问昌大,你的师父是不是就写了两部?在其他士大夫眼里,许多年间将精力只放在一部鱼谱上是无法理解的,甚至认为这样的作品也没什么价值。可是,在丁若铨心中,不是只有谈经论道、讲述大道理的书才是有意义的,生活的许许多多方面,都值得被记录,都值得被流传。生命是跃动的,不会仅仅困在仕途的不得志和教义的被误解之中。他对鱼类感兴趣,对大部头的经书感兴趣,也对航海者的奇遇感兴趣。丁若铨,是一个平等的爱着众生,抱着谦逊学习之心了解这世界的人。

张昌大,一个没有任何条件资源,但仍然尽一切可能读书学习的渔夫。即使有一个做进士的父亲,作为和母亲一起被抛弃的庶子,生来就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身处最底层的贱民生活。片中对他的设计,是他因底层身份学识受限,对丁若铨及其信仰的偏见和不理解。这样的设定,道出了昌大与生俱来的种种无奈,也反衬出了他不甘平凡的傲气和不随波逐流的品格。他颇有主见,不畏任何流言和强权,即使没有足够的学识,也敢于做自己。正是他身上这样可贵的品质,引起了丁若铨的好奇心,也让丁若铨看到了二人骨子里一样的傲气不凡,以及不堕黑暗心向光明的坚守。那坚守的含义,是两个人相遇之后才逐渐找到的。如果说丁若铨从研究鱼上参透了人生的广袤,坚守了写好鱼谱、帮助更多人的本心,那么昌大应该是目睹了人世间的黑暗但绝不屈就、坚守了自己的良心和初心。因此,丁若铨的去世并不是结束,昌大会延续那份坚守、那份对生命的执着。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格局是很受局限的。对于贱民来说,人生就是吃口饭活着。而对于两班士大夫来说,人生是能爬多高爬多高,能捞多少就捞多少。但是,丁若铨在仕途完结之后仍然找到了新的目标和价值,昌大不囚于渔夫身份、仍然想要读书做官为世人做事,这些都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但是,正是这些和大多数人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的不甘和不凡,激励着他们做更多的事、为自己的人生找寻更多的意义和精彩。即使昌大和若铨做了不同的选择,他们也最终回到了同一条路上,一条无法被观众定义,也无法被他们自己定义的路。那就是走下去,找下去,活下去。片中结局的昌大也只是踏上了新的征程而已,但是他延续了丁若铨的坚守。不放弃的走下去,始终能找到,可以帮助世人的路和途径。即使找不到,又如何呢?影片中生命的意义,亦如昌大要走的海路,又如那只飞出了天际的蓝鸟,开始和结局都不重要,拥有的只是那份坚定走下去的决心。没有走过,又怎能知道要去哪里呢?至少,一直在路上。

转自:豆瓣/光头鸭探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zzkorea.com@gmail.com|手机版|住韩网

GMT+8, 2024-4-23 22:44

住在韩国华人留学生网站

© 2012-2017 www.zzkorea.com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